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環境監測與防災學程」於113年5月31日成功舉辦了期末聯合成果發表會。本次活動涵蓋了「自然災害」、「環境影響評估」和「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三門課程,共有20組學生參與展示,吸引了約65位同學的熱烈參與。
由郭乃文老師指導的「環境影響評估」課程,探討主題包括核二廠除役計畫、高雄國道七號道路計畫及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等。每組同學在10分鐘的報告時間內深入解析環評案例,提出評估方法和替代方案的見解。這些同學在學期中已經於課堂報告研究進度,期末展示時報告的完整度和內容豐富性更為突出,讓未修環評課程的同學也能夠快速學習到環評的精華。
在沈淑敏老師與洪立三老師指導的「自然災害」課程,研究主題涵蓋輪椅使用者的防災公園避難路線探討、順向坡滑動防災宣導文宣設計與成效分析、溪洲部落居民災害記憶等。同學們展示了整學期的研究成果,並在問答互動中提問踴躍,交流熱絡。
蘇淑娟老師指導的「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專題」課程,以「大學之道」為主題,探討自行車廊道計畫和商家推廣實作成果。這次發表會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其他課程同學的成果,同時展示自己在自然災害領域的認識與感知,並獲得了許多寶貴的回饋,這也是互相學習和共同成長的難得機會。
在勤樸中庭,每張海報前都聚集了一群群的同學,參展同學向聽眾簡報其研究成果,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並獲得專業學術簡報的練習機會。同學們也充份利用時間自由參觀其他海報,認真貼上評分貼紙,透過互評機制互相觀摩學習。活動吸引了眾多地理系同學參與,甚至有路過的同學也仔細研究這些海報。學生們積極參與報告、互評和講解,展現了對地理學研究的濃厚興趣和學習熱情。透過這次期末聯合海報展,學生們得以展示他們在各自課程中的研究成果,同時也能夠相互學習、交流和啟發。這樣的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不同研究領域的了解,還培養了他們的專業能力和溝通技巧。
【課程名稱:自然災害】
報告主題
1.順向坡滑動防災宣導文宣之設計與成效分析
2.陽明山國家公園遊客的火山災害識覺差異研究
3.分析大安森林公園防災設施與空間規劃能否因應不同族群之災時需求
4.溪洲部落居民災害記憶、部落改建與社群相關研究
5.分析各國地震防災體制並探討臺灣現行制度可改善之處
6.輪椅使用者的防災公園避難路線探討
7.社區中心之防災地圖與避難規劃是否符合居民需求一以宜蘭縣內城社區為例
8.台日兩地的土石流災害與其因應策略比較
9.大學生對地震與颱風之災害識覺及調識行為的差異分析
【課程名稱:環境影響評估】
報告主題
1.臺灣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跑道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2.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
3.核二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4.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島地區開發案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5.東勢豐原生活圈快速道路
6.南部科學園區橋頭園區
7.韋龍離岸風力發電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
8.翰陞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級事業廢棄物處理廠
9.高雄國道7號道路計畫
【課程名稱:社會領域探究與實作專題】
報告主題
1.大學之道 師大公園自行車廊道計畫
2.以商家共創邁向安全的自行車通行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