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文通告第一次通知)
地理轉型:迎向人工智慧、永續與教育的新紀元
會議日期:2026年4月18-19日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摘要投稿截止日期: 2025年9月19日)
2026年第30屆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IGCT 2026)將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主辦。本次盛會提供一個豐富的學術平台,讓地理學者、研究人員、學生、政府機關、社會團體及相關從業人員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當代地理議題,展示台灣地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今年研討會旨在探討全球快速變遷下的地理研究與教育轉型。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正重塑我們的專業領域,帶來複雜且深遠的影響,同時具有發展前景與和顯著風險的雙重面向。此時我們正面臨氣候危機、武裝衝突、飢荒及全球經濟不穩定等多重危機,這些挑戰促使我們從本質上重新思考地理研究、教育及教學法。我們必須採納批判性的教學與研究方法,重新審視並轉化地理知識生產所依據的規範、分析與倫理架構。同時,應審慎整合人工智慧與先進資料科學等新技術,並持續反思其可能帶來的影響和侷限。
本次會議主軸:在全球挑戰下,我們的科學學科—包括研究與教育—如何保持相關性與影響力?面對新時代的變遷,我們應如何轉變地理研究方法與教學實踐?如何整合新興技術,同時培養學生成為負責任、具批判性且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的公民?
探究地理學在學術領域與知識體系面臨的轉型過程,是今年研討會的宗旨。我們誠摯歡迎地理學各次領域的研究投稿,參與這場重要且切合時代需求的對話。會議子題廣泛多元,反映台灣及全球當代地理學的豐富與複雜性。歡迎研究論文、案例研究與實證成果發表,攜手共創一場精彩且深具啟發性的學術盛會。
會議子題:
- 地理學與新興科技
• 地理學與人工智慧
• AI與地理資料科學
• 遙測技術與應用
• 量子運算與地理研究複雜性分析 - 氣候變遷科學:觀測與推估
• 大氣與海洋
• 地形與水文
• 生態系統
• 氣候變遷知識的感測與應用
• e-DNA與環境科學
• e-DNA與島嶼韌性
• e-DNA知識生產與應用 - 環境變遷、災害與韌性
• 環境災害與風險評估
• 環境災害與社會風險分析
• 韌性社區與永續社會
• 生態系服務與環境韌性 - 調適與永續轉型
• 調適行為與調適科技
• 潔淨能源與綠色通膨
• 淨零排放挑戰與經濟轉型
• 企業治理與ESG(環境、社會與治理)
• 糧食安全與韌性農業
• 淨零與經濟結構轉型 - 正義、倫理與教育
• 公正轉型、世代正義與氣候正義
• 環境倫理與環境教育
• 感知、覺識與環境教育
• 感官、記憶與認同
• 地理教育與人工智慧 - 文化、感官與社會
• 音景、氣味與文化地景
• 感官文化與人文社會發展
• 五感與傳統文化智慧
• 生活、採集、狩獵與原住民族文化
• 地景療癒
• 人文社會生態系統
• 人口、遷移與感官地理學 - 政治與原住民族地理
• 環境變遷與政治生態
• 原住民族地理研究成果
。傳統智慧的反響 - 跨領域地理學前沿
• 跨領域地理學未來發展主題
徵稿說明
臺灣地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自即日起開放投稿,將於2026年4月18日至19日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舉行。誠摯邀請地理及相關領域學者、研究生與實務工作者踴躍投稿參與,攜手拓展地理與環境知識的新視野。會議包含論文發表、工作坊、專題座談及學生論文競賽等多元活動,歡迎政策制定者、教育工作者及學生共襄盛舉。
本次會議廣邀地理學各次領域及人文、社會、自然科學與科技等相關學科之研究投稿,共同參與跨領域對話。籌備委員會特別鼓勵有助於推動跨學科交流與協作的研究投稿,聚焦地理學在當前新時代轉型過程中的多重面向。因此,我們鼓勵與會者積極展望未來,探索創新的觀點與方法。當我們積極引領台灣及全球地理學的再思、重構與轉型之際,必須共同思考:我們的下一步該往何處前行?
歡迎專家學者自組論壇、工作坊與座談會,豐富本次會議內容,並請於截稿日前提交提案。
重要時程
• 論文摘要及論壇提案截止:2025年9月19日(星期五)
請至線上報名系統填妥表格,表格內容包含作者名字、擬發表文章之題目、摘要以及選填文章之主題類別。
•論文及論壇提案錄取通知:2025年9月30日(星期二)
•論文全文截稿:2026年3月27日(星期五)
•研討會舉行:2026年4月18日至19日(星期六至日)
優秀論文獎:歡迎與會者申請學生以及年輕專家學者優秀論文獎,申請優秀論文獎之全文截稿日期:2026年3月27日(星期五)。
出版機會:籌備委員會推薦之優質論文經同儕評審後,將有機會刊登於《地理研究》期刊。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詳細資訊:https://www.geo.ntnu.edu.tw/index.php/igct2026/
會議聯絡人:邱助教
聯絡電話:886-2-7749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