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訊
【最新消息】113日間學制 上課課表暨選課資訊
學士班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修業暨研究生學位考試規定
- 學士班課程架構表
- 課程架構表請至教務處網頁查詢:教務處→課務組→課程資訊→日間學制課程查詢→左側功能區程式清單[課架查詢]→輸入入學年度、選取地理系、選取大學部→查詢
- 學士班開課規劃(僅供參考)
- 大學部修讀學分注意事項
- 學士班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 學士班職涯發展進路圖
- 地理學系外國語文畢業檢定標準對照表-【自108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系務會議通過廢止(通過後之在校學生一體適用)】
113年5月8日本校112學年度第16次學術及行政主管會議決議,113學年度起取消必修零學分初階服務學習畢業門檻,溯及既往。
大學基礎課程免修專區
【最新消息】113日間學制 上課課表暨選課資訊
碩博士班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修業暨研究生學位考試規定
- 研究所課程架構表
- 課程架構表請至教務處網頁查詢:教務處→課務組→課程資訊→日間學制課程查詢→左側功能區程式清單[課架查詢]→輸入入學年度、選取地理系、選取碩士班/博士班→查詢
- 研究生手冊
- 本系研究生離校手續
- 碩博士班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 職涯發展進路圖
相關消息
- 102學年度起研究生無需再選修「碩、博士論文」
- 地理學系外國語文畢業檢定標準對照表-自108學年度第1學期第2次系務會議通過廢止(通過後之在校學生一體適用)
【最新消息】113日間學制 上課課表暨選課資訊
【最新消息】113學年教育實習申請流程(第1學期實習:本校申請時間:1/1起至3/31止;第2學期實習:本校申請時間7/1起至9/30止。)
- 【宣導】師資培育法修正重點報你知
- 地理科專門科目表
- 教育專業課程科目及學分表
- 地理教育研究中心
※ 自108學年度起取得師資生資格者,毋須再認證實地學習54小時。
【最新消息】113日間學制 上課課表暨選課資訊
環境監測與防災學分學程-介紹
【網站】https://ntnugeoenvironment.blogspot.com/
【特色】
本學程旨在整合校內既有資源,厚植學生基礎地學素養、深化監測環境及規劃防災事務的相關實務應用能力。學程提供修業學生從多元整合觀點,探究理解自然環境運作機制,並培養其具備多種調查、監測、評估自然環境變化的專業技能。俾使學生具有從事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經理、環境教育、防災教育、、等職涯發展的專業能力。
【學生專業發展能力】
本學程旨在結合本校現有跨院系的地學領域教師團隊、GIS與衛星影像等技術團隊及工程領域研究團隊,藉由相關專題實驗設備及資源的整合,國內外專家學者的交流,課程的研發與教材教法的改進,實驗區的設置與技術的統整,以厚植學生跨領域學習的基礎能力,並達成培育學生具有整合性發展的競爭力。進而透過團隊的過程規劃與教學改進,結合地理學、工程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與影像分析領域的人才,提升我國在學術發展及國土經營方面的水準。本學程的人才培育,係以地理學出發,完成下列三項為目標:
- 培育環境監測與防災的基本知識,及探究環境變遷之能力。
- 培育電腦軟體與檢測儀器的操作能力,及地理環境的資料處理能力。
- 培育環境議題分析與應用能力,能整合學習知識與技能應用於環境評估。
本學程為跨系、跨校的學分學程,除本系所開授之課程外,也與本校、地球科學系、生命科學系及環境教育研究共同協助開課相關事宜,鼓勵本學程同學跨校修課,以習得相關專業知能。
【資料下載】
- 環境監測與防災學分學程-修習科目表
- 環境監測與防災學分學程-修習要點
- 環境監測與防災學分學分學程-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 環境監測與防災學分學分學程-課程地圖
- 學分學程證明書申請書 ※提醒:主修系所專門科目與本學程科目相同者,採認以 11 學分為上限。
【最新消息】113日間學制 上課課表暨選課資訊
區域與觀光規劃學分學程-介紹
【網站】http://www1.geo.ntnu.edu.tw/~area_tour/
【特色】
本學程特色在於因應全球化趨勢與台灣發展變遷,以地理學為基礎,整合區域發展與創新及深度化觀光事業發展,培養學生具備回應理論與實踐知識,目的在訓練學生區域研究與觀光規劃的實務能力。
【學生專業發展能力】
透過一系列「規劃」相關的課程,使學生瞭解規劃的理論與實務操作過程,並協同公部門規劃單位,進行課程教學與討論。「觀光」則著重於不同尺度區域特質與差異,所形成文化與社會資源,強化觀光發展深度。加上「法規」,提供學生了解土地開發、區域發展、及國土發展所需之法規、行政內涵之空間技術與方法。幫助學生獨立學習、實務操作、研究能力、與對資訊判斷能力的建立,使學生並使其能順應未來工作展望。本學程的人才培育,係以地理學出發,完成三項目標:
1. 訓練學生整合規劃管理與溝通理論的能力。
2. 訓練學生規劃區域發展與觀光資源之實務操作能力。
3. 培養學生參與制定政策與參與公共事務能力。
本學程為跨系、跨校的學分學程,除本系所開授之課程外,也與本校東亞文化暨發展學系、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環境教育研究所、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共同協助開課相關事宜;另外,本學程也與臺灣科技大學營建系、臺北大學建築系暨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以及政府單位(營建署、觀光局、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國家公園管理處等共同合作辦理,鼓勵本學程同學跨校修課,以習得相關專業知能。
【資料下載】
- 區域與觀光規劃學分學程-修習科目表
- 區域與觀光規劃學分學程-修習要點
- 區域與觀光規劃學分學程-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 區域與觀光規劃學分學程-課程地圖
- 學分學程證明書申請書 ※提醒:主修系所專門科目與本學程科目相同者,採認以 10 學分為上限。
【最新消息】113日間學制 上課課表暨選課資訊
空間資訊學分學程-介紹
【網站】https://sites.google.com/view/gisp-ntnu/%E9%A6%96%E9%A0%81
【特色】
本學分學程致力於培育專業人才,推動空間資訊領域的學術研究與技術發展。課程涵蓋理論研究、技術研發及實務應用等多方面,培養學生成為能直接或間接提升政府效能、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環境品質和提升民眾生活品質的專業人才。我們強調價值觀培育,注重學生對於社會公益和可持續發展的關注,讓學生能在實際應用中為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學生專業發展能力】
「空間資訊學程」致力於學生專業發展能力的提升,透過豐富的課程內容與實務操作,培養學生具備以下能力:
1. 空間資訊理論與實作能力: 學生將學習到空間資訊學科的基本理論、概念與方法,並掌握空間資訊蒐集、處理技術以及相關軟硬體的操作技能。
2. 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能力: 學生將能夠應用空間資訊進行個案問題分析,並在各領域進行研究、規劃、管理和決策,以解決實際環境問題。
3. 空間資訊整合能力: 學生將具備跨領域專業知識的整合能力,能夠綜合應用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解決複雜問題。
4. 個人特質與價值觀培養: 學生將發展自我發展能力,並具備適應數位生活的資訊環境的能力。同時,他們將培養團隊合作、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以及環境正義、環境倫理及實踐永續發展的價值觀。
「空間資訊學程」不僅提供必修科目如地理資訊系統、地圖學、遙測學等,還提供多樣化的跨系選修科目,分屬基礎理論與技術實務、環境基礎、大地工程、以及人文社經與應用等多元化領域,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本學程亦鼓勵學生參與產官學界長短期實習計畫,累積實務實作經驗。
【資料下載】
- 空間資訊學分學程-修習科目表
- 空間資訊學分學程-修習要點
- 空間資訊學分學程-教育目標及核心能力
- 空間資訊學分學程-課程地圖
- 學分學程證明書申請書 ※提醒:主修系所專門科目與本學程科目相同者,採認以 11 學分為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