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事項 | 活動花絮 | 會議紀錄 | 就業情報 | 進修資訊 | 系友專訪 | 出版資訊 | 系友聯絡 | 組織章程 | 影音專區 | 畢業冊 | 表單下載

系友專訪

師長或系友級別

預計專訪名單或生平文稿

母系師長(非系友)

依退休序 : 沙學浚教授、林鈞祥教授、劉衍淮教授、任德庚教授、姚國水教授、薛繼壎教授、劉鴻喜教授、賀忠儒教授

38級~59級系友

41級陳國章系友、43級陳國彥系友、44級石再添系友、44級張廣成系友、45級謝福生系友、47級王月鏡系友、49級楊萬全系友、50級呂春塗系友、55級鄭麗官系友、57級陳憲明系友

60級~79級系友

61級鄭勝華系友、70級許文理系友、75級林秀姬系友、78級林香吟系友

80級~99級系友

93級林泰安系友、94級莊允中系友、97級黃品維系友、99 級馬詩瑜系友、99級李宛儒系友、99級游牧笛系友

100級~119級系友

102級陳碧雯系友、102級王俍方系友、102碩宋健豪系友、104級陳奕竹系友、105級呂文雅系友

【系友專訪】

陳奕竹系友

台師大地理系傑出系友訪談系列第一輯,下巴(99級游牧笛系友)邀請到的是104級陳奕竹系友。

奕竹自地理系畢業後就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新成立的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碩士班,從地理跨足到文化創意產業,踏出台師地理人過去少走的一條路。奕竹大學時期,曾擔任中國地理學會的年度重要活動「國中小地理知識大競賽」,第9、10屆的決賽主持人,可說是整個活動能夠精彩、刺激的串場精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美麗大方的奕竹,在接下主持棒後的心路歷程,以及她對國中小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的心得和建議,就讓我們透過簡單的聊天問答,解開大家心中的疑問吧。

感謝系友志工99級游牧笛熱情分享

參考連結:http://theericel.blogspot.com/2015/10/1.html

陳碧雯系友

本次下巴(99級游牧笛系友)邀請到大學部102級,現正擔任鹿港國中地理教師的陳碧雯系友,曾經擔任過國家地理知識大競賽第七、八兩屆總決賽的主持人她,曾在大學時期選修師大的表演藝術⋯⋯學程,並受邀拍攝國教院的地理教學影片。事實上,由碧雯所主持的第八屆總決賽,負責校對題目與製作決賽投影片的下巴,全程都在比賽現場,碧雯的台風相當穩健,且談吐得宜,令下巴我自嘆弗如。這次訪談,特別請碧雯和大家分享一下,兩次總決賽主持人的記憶中,一些精彩且值得我們借鏡的經驗。

感謝系友志工99級游牧笛熱情分享

參考連結:http://theericel.blogspot.tw/2015/12/2.html#more

開啟高雄市岡山區鄉土研究的50級史地系系友呂春塗老師

呂春塗系友

訪問人:75級郭秋美

呂春塗老師乃50級史地系系友,祖籍福建省召安,民國26年出生於苗栗苑裡,2歲時因父親從商開錶店而移居岡山,就此與岡山結緣。呂師在50級史地系畢業後原分發到高雄女中擔任初中地理老師,為了協助分發在岡山高中的趙彩先同學順利北調台南,因此他就到岡山高中來任教,擔任高二地理課程,從此敬恭桑梓在岡山,自民國52年起到89年退休,在岡山高中任教長達40年9個月之久—呂師的「成人之美」,使得岡山高中有了榮譽學校愛護學生的好老師。

呂師在岡山高中任教期間,除了擔任地理教師外,曾兼任過訓育組長、訓導主任、教務主任、總務主任、秘書、主任輔導教師等職,堪稱資歷完整,誨人無數,對鄉土史地方面的研究推廣不遺餘力,呂師也是本人在岡山高中任教後立志繼起推動鄉土地理的導師,他的熱情及對岡山的付出令人感佩不己。

呂師因其對鄉土研究豐廣,先後2期參加岡山鎮鎮志歷史篇及風俗習慣篇之撰稿工作。退休後仍投入岡山鄉土教育服務工作,除在基督教松年大學教授鄉土史地課程外,並投入育仁社區關懷協會主編岡山社區小區域歷史撰編工作成績斐然;對國立岡山高中社會科教師鄉土教育之支援、學生社團之義務講授更積極投入;岡山區圖書館舉辦之鄉土資源介紹之活動、社區國民小學之校外鄉土教師亦熱忱參與,實為我等敬佩的楷模學長!

本人於105年2月24日專訪呂春塗學長,除了針對<地理學系大事記>民國46~50年間的資料加以確認外,針對學長當年的學習環境等問題訪談如下:
1. 請問學長當時修過哪些老師的課 ? 修這些課是準備當地理老師嗎?可不可以教歷史科呢?
呂:當時史地系共同必修科目很多,大一課程全部都是必修。例如氣候學、氣象學、地形學、地質學、歐洲地理、亞洲地理、中國通史、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歐洲史等。大一下學期開始分選為「地理組」或「歷史組」,但並非以此做為未來分發為「地理」或「歷史」老師之別,而是利於選修課程的分配。因為當時歷史教授較嚴格,多數人選修地理,班上的聯考生共24人,選地理組的有15人,歷史組的9人。因為我是班長,被系上半強迫說服去選歷史組。但我個人是史地雙修,有選修或旁聽了很多地理組的課程。記得的修課內容包括大一必修劉鴻喜老師的氣候學、氣象學,沙學浚老師的地形學,另於大三時選修沙學浚老師的經濟學。而歷史組的明朝史、清朝史就各占了個8個學分。
雖然大一下學期開始可選自己喜好的類組,但分發時不一定地理組的就去當地理老師,要看分發去的學校缺何種課程的老師,有些同學主修歷史組卻分發去教地理,導致適應不良,但情況很少。我當時主修歷史組,但因為在學的時候修了很多地理組的課程,實習分發到高雄女中教地理後,就從此一直教地理也没有問題。

1-1 後來畢業證書是寫地理學系畢業嗎?
呂:畢業證書上寫的畢業科系是史地系,史地系大約在我畢業後的民國51年才開始分為地理學系和歷史學系。

1-2 全班都是公費生嗎? 要服務幾年 ? 預備軍官服役幾年?
呂:全班都是公費生,要服務4年,預備軍官要服役1年。

2. 系裡學習的情況如何?
呂:我們班聯考考進史地系的學生共24人,大一上學期的第一次期中考後加入了4名師範 (初中畢業後修讀四年) 保送生,大一下學期加入10名僑生,包括馬來西亞僑生3人、香港僑生5人、韓國僑生2人。因為地理組老師要求較鬆、歷史組較嚴,因此大多數同學選擇地理組,聯考生和保送生學習較認真。期中考後成績會公布在系辦的公佈欄,幾乎有半數人不及格。大一下學期僑生加入後,換他們做成績墊底,大家學習的情況變得「比較快樂」!

2-1 有沒有圖書室 ? 可不可以借書? 有英文或日文書籍嗎? 系裡的老師們有出書嗎 ? 都是抄筆記嗎?
呂:系裡有一個大約5坪大的圖書室,書籍没有外借,有英文書籍,聽助教說圖書室有日文書籍,但都放在櫃子底下,没有陳列出來。系裡的老師包括劉鴻喜和沙學浚老師都有出書,但没有拿來當做教科書。上課連印講義也没,多是聽課寫筆記,我常把筆記供僑生抄,因此常可賺到僑生贈送的免費電影票。

2-2 學校有沒有圖書館 ?可不可以借書? 有英文或日文書籍嗎?
呂:學校有圖書館,可以外借書籍,一次最多可借4本,我因為常借書還被消遣問說到底借去的有没有看完啊!架上有英文書和日文書,惟日文書不可外借。值得一提的是圖書館的閱覽區座位有限,和台大一樣皆有「學長優先制」,學長有優先使用閱覽區座位的權利,我為了占有閱讀區的位置,常向學長借來寫有學長名字的筆記本擺放在桌上,以防找完參考書回來的時候會失去寶貴的閱覽座位。

2-3 老師們有帶學生們去做地理野外實察嗎? 是哪位老師的課? 去哪裡野外實察? 或參觀訪問 ?
呂:野外實察大致有三種型式:
(1)教授或助教帶:例如大一地質學沙學浚老師曾經帶去溪頭的台大實驗林考察;大一氣象學的劉鴻喜老師請助教帶我們去台灣總督府台北測候所(今中央氣象局台北氣象站);大三經濟學沙學浚老師帶去參觀日治農業試驗所平鎮茶葉試驗支所(即今行政院農委會茶葉改良場)。
(2)教授指定幹部帶:例如地質學指定班上一起搭公車往返到觀音山採集到指定的岩石標本回來。
(3)系學會辦考察:例如陽明山到金山的考察,印象深刻的是陽明山上的物價很貴,師大附近一碗麵2元,但竹子湖一碗麵竟然要5元,大家還派代表和商家討價還價。

2-4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學習趣事 ? 與同學們相處的趣事?
呂:大家覺得教氣象學的教授預測都不準,有一次地形學教授要全班自己到基隆港看港口環境,課餘先去詢問氣象學教授有關天氣的情形,教授說不會下雨,但張姓班長當下卻說「明天大家都要帶傘哦!」同學們皆相視而笑。
學習的趣事:小學畢業,進入高雄中學初中及高中部,校方嚴格要求學生除學業外,音樂、 體育、美術都必須學習,多樣化學習雖然辛苦卻建立各方才能的基礎。高雄中學畢業,以第一志願意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史地系就讀,在當時没有照相機的年代,考察時常要素描,我可以畫得又快又好。我常把第一次的初稿或不滿意的素描送給僑生,因此又換得免費的電影票;大三時由沙學浚系主任指定我(但也經過票選)擔任史地系系學會理事長。我們的畢業旅行為期7天,系裡有畢業旅行專用款項,學生不必付費,我們搭火車到台灣東部,順便沿途做地形考察,終點站在澄清湖。印象最深的是玉里一帶有一段火車上坡的速度很慢,同學在旁邊的商店買東西,火車要開了,老闆卻說跑過去還趕得上呢!

3. 學校有分配宿舍嗎? 要繳住宿費嗎?
呂:大致台中以南的學生才可申請分配宿舍,但因宿舍床位有限,大多要在大二時才分配得到宿舍,住宿的學生不用繳宿舍費。我大一上學期和同學在台大附近租屋,但因為我大一下學期擔任班長及系學會幹部得以提早在大一下學期入住。我住的是較新的第四宿舍,即目前美術系館所在,宿舍東方有一個大水塘。第四宿舍為兩層樓建築,美術系住樓下,史地系住樓上,一房住8人。第一~三宿舍皆為日式半木造的一層建築。

3-1 宿舍有伙食團嗎? 住宿的同學輪流擔任伙食委員嗎 ? 要負責買菜的工作嗎?
呂:宿舍有伙食團,吃免錢,没有住宿的學生則發一個月70元的伙食費(一碗麵市價約2元)。住宿的同學輪流擔任伙食委員,但以高年級為主,委員只是開會時再出席就好,並不用負責買菜的工作,而低年級則負責掃地的工作。史地系一~四年級每班各約只有5~6個人住宿。因為伙食差,常吃不飽,因此早上升旗後原本都要做早操的,高年級學長會不做早操而跑回宿舍,幫大家撈稀飯(太晚撈會只剩下粥湯而己)並占位子吃早餐。

3-2 返鄉的車費很貴嗎? 平均一年返家幾趟 ?
呂:當時在寒暑假時才會和台大生一起包火車的專車返鄉,早上4點由師大走到火車站,普通的慢車,約搭乘11個小時才到高雄,單趟車資約30多元(民國50年教師的月薪700元,少尉月薪320元。)

3-3 政府發的公費夠不夠用? 要去當家教或打工來貼補零用金嗎?
呂:公費就是免費供食宿,没有其他零用金(無住宿者每月發放70元伙食費),因此我在大二~大四期間都有兼家教,教初中的英、數學科,一週上三天,每天授課2小時,家教月薪為120~150元左右。

4. 畢業後同學們就業與進修研究的比例如何 ? 留在國內與國外的同學比例如何? 大家目前有聯絡嗎 ? 請問您畢業後,與哪幾位學長、學姐常聯絡 ? 他們都好嗎 ? 對母系有感情嗎?
呂:當年十分缺乏專業的史地老師,我是岡山高中第一位專業受訓過的地理老師。師大畢業後一可直接進研究所,要先服務教滿4年才可讀研究所。我在服務滿4年後考上教育系的研究所但没去讀,直到當教務主任時於民國68年由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第二屆畢業。因為當時史地系没有設研究所,因此進修多只能到國外或考文化大學地理系研究所。我的同學當中,陳芳惠到日本留學,蔡文彩、莊朝權、陳德清皆考上文化大學地理系研究所,其他的人都多留在學校當老師。

本班同學留在國外的人很少,以前多3~5年輪流辦同學會聚一聚,現在多是家有喜喪時才會見面。

我和學長學姐没有在連絡,較有連絡的同學是蔡文彩,其他就是陳德清和陳存恭。

我想把母系教授當年教導我的教育精神留下,尤其深刻體會應對自己生長的地方更深刻了解,推動鄉土教育,當我到國外遊歷回來的時候感受尤深。

5. 請您對年青的學弟妹們講幾句鼓勵的話好嗎 ?
呂:學習期間要把基礎打好,再向上(即宇宙、世界)、向下(鄉土)、向左向右(認識鄰近的區域)發展。台灣對鄉土地理歷史不夠有深刻的介紹,反觀國外有很多利用鄉土資源特色、社會知識來發展觀光的例子,大家如果可以對鄉土教育多做貢獻,也可協助社區發展,甚至讓國際看得見我們的鄉土社區。

50級呂春塗系友訪問資料

今年2016年6月5日慶祝母校七十週年校慶,母系主辦系友回年娘家活動
其中,專題演講是請45級謝福生系友演講。
演講題目 : 畢業六十年生涯漫談。

謝福生學長的演講內容資料珍貴、論述嚴謹,共分六大項闡述 :
壹、十八歲之前的求學歷程
貳、進入母校史地學系的學習時光
參、地理研究所專業進修時期
肆、任教於專科學校並擔任校長職務
伍、主持國立編譯館中小學教科書編審工作
六、結語 : 感謝母校母系的栽培並祝福學弟妹們

系友們會後紛紛寫信希望能參考詳讀,期盼系友會能刊載該論文於系友會網站。
我們徵得學長應允,並將全文數位化,登載於系友會網站的「系友專訪」欄位中。

請看 畢業60年生涯漫談-謝福生1050605

【系友專訪第5輯】99級李宛儒系友

臺師大地理系系友會系友專訪 99級李宛儒系友

訪談整理:99甲游牧笛
這次邀請到地理系99級的系友李宛儒,來與大家分享她的地理系生活與工作經驗談。目前宛儒任職於臺灣電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視),擔任新聞主播以及《國際熱線》節目主持人,過去五年參與製作多個國際採訪專題報導,2015年中赴義大利採訪「地中海難民」專題報導,同年底,再赴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採訪「全球暖化 氣候變遷」議題,2016年投入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製作一系列「中美洲」專題報導,包含政治外交、能源開發、台商投資等議題。其中「氣候變遷 曙光之端 – 吉里巴斯特別報導」入圍「第42屆曾虛白先生新聞獎暨2016年台達能源與氣候特別獎」。相信各位一定對於這位「從師範體系走向主播臺」的系友相當好奇,讓我們透過專訪內容,透過三大部分的問答,包含地理系生活、新聞業點滴、及對地理系的反思,一探宛儒系友的新聞之路。

******************************

游牧笛(以下簡稱游):太棒了,終於可以開始這次訪問。
李宛儒(以下簡稱李):對啊,終於約成功了。
游:那我們就直接進入正題吧。先簡單說明一下,這次訪談的內容主要是提供給臺師地理系友們,對於妳的地理系生活、工作有一些認識。由於系友年齡跨距大,所以如果有什麼老少咸宜的話題,妳覺得可以說的,就盡量說吧!這次訪談分為三大部分,我們現在開始第一部分。首先想請妳「回憶一下當初進入師大地理的原因?」
李:誠實的說,我的入學管道是指考,所以簡單來說,分數到了就進來,當然也是因為當初有填師大地理系,才有機會錄取嘛,那時候我除了做落點分析,也回想了高中的地理課,地理老師是蠻認真而且幽默的,所以不排斥這個系所。我沒有參加過任何地理營[1],不過我還是有上網查了地理系的課程內容,覺得也是個不錯的領域。另一方面,我還是想留在臺北吧,所以就以臺北的學校為主。
游:哈哈,感覺你進入地理系的緣由幾乎跟我一樣啊!
李:對啊,因為指考就沒什麼好選的嘛!就是先填一些夢幻的,然後是實際的這樣。
游:其實我是先填實際的,再把夢幻的填在最後面,我把臺大法律系填在最後一順位。
李:喔真的嗎?填心酸的這樣!我好像還記得,地理系是我第18個志願。
游:記得這麼清楚!那你在分發結果出爐,看到自己是地理系,你有什麼感覺嗎?
李:因為所有志願都是我自己填的,所以就有想過,不管結果是哪一個都ok,沒有什麼特別驚訝或難過。
游:我有點好奇的是,經常大家聽到你讀師大地理系,第一反應是你要當地理老師嗎?有人這樣問你嗎?畢竟你後來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
李:嗯……,有吧,印象不是很深刻,畢竟重點不是地理系,是因為師大吧。
游:那你進到地理系之後,有沒有想說一定要幹嘛?或者設定個目標什麼的。
李:其實我就還滿確定我不走教職,因為你知道嘛,地理就屬於社會科啊,不是傳統上大家所說的主科,可能需要教非常多的班,儘管我們可能很有熱情,但受重視的程度可能就比較低吧。當然也許現在有好一點!總之,教職這方面好像就……,可以再考慮一下。
游:哈哈,其實真的跟我挺像的。那我們現在直接進入你的大學生活好了,在這4年當中,有沒有什麼讓你覺得特別印象深刻的事情?包括同學、老師等。
李:記憶特別深刻!考察啊!我很喜歡考察,每一科的考察我都非常喜歡,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外埠教學參觀時間比較近或比較長,所以印象特別深。我印象很深刻在外埠時,我們那組到嘉義,是那個做菜圃的工廠,就還滿有趣的,因為被丟在一個很陌生的地方,要去現場找資訊。
游:那考察的話,畢竟地理系這麼多不同領域的科目,你有沒有特別喜歡哪一個或哪一種形式的?
李:哪一種形式喔?只要能出門的都是好考察啊(笑)!這就是地理系啊,地理腳啊!我覺得每個都很深刻啦,當然還是有些特別的片段,例如考察時遊覽車明明開在田裡面,司機大哥真的很厲害還能夠迴轉。
游:哈哈我也記得這一段!
李:一開始第一次妳會覺得好像需要緊張一下,可是久了之後就覺得沒什麼好怕,直接睡死了也沒差,畢竟能夠開地理系考察的遊覽車司機,都超強的!
游:真的!對了,你那時候有修教育學程嘛,那你有想過你的修教育學程之後,未來大概是什麼樣子嗎?畢竟你剛說你很確定不想當老師嘛!
李:妳的未來除了自己的選擇以外,也是要參考家人的想法。所以那時家人就覺得說,既然都讀師大了,那就把教程唸一唸,也有更多的工作選擇。那時候我其實還滿拚的,我除了主修地理以外,還有輔系英語系跟特教系資優組,英曹地府嘛,大家都知道,此外還有教育學程,因為我有修特教的資優,所以教程也必須要把它修完。修這些的感覺對自己就是一個最全面的做法,有很多不同的出路,可是我大四校外試教完後,就覺得還是沒那麼有興趣,而且又推甄上臺大地理所,所以最後就沒有實習,直接去唸研究所。
游:所以你其實跟一般選了教程的人,會經過的歷程不太一樣,畢竟大部分的人至少都會實習完,拿到那張證書。
李:我印象很深刻是譚鴻仁老師[2]的一段話,他就形容說「我們都在公車站牌等車,然後我就是那個決定不等那個很難等到的車,改搭其他交通工具先走的人;可是如果你在站牌等太久,就會越等越不甘心」。當然我們99級很特別嘛,那時可修教程的人是7成,下一屆是5成,所以當下的氛圍可能跟我們之前或之後,又不太一樣,是處於一個過渡期,大家都比較徬徨一點,然後我又覺得前面幾屆,又還有很多學長姐還在考,我難道還要再加入嗎?
游:其實你大學四年真的關注還滿廣的,而且志向算是挺明確的,那想問一下,你在大學期間有特別去關注什麼議題嗎?
李:國際事務!當時上一屆學姐創立「國際事務研習社」,隔年,我跟另一一位英語系的學姐接下社團,就開始關注相關話題,舉辦活動。
游:所以你當時就已經決定了未來要走國際路線是嗎?
李:就很有興趣啊,關注國際議題,而且那時候也很流行國際志工,雖然我沒參加過,不過那就是當時的一個潮流啦。
游:那我們就接著話題,進入第二部份吧,對於你的國際專題報導真的很有興趣。是說,一開始先跟各位介紹一下,碩士班畢業後你的工作性質吧。
李:大學畢業後我的生活一直很緊湊,幾乎是無縫接軌吧。大學還沒畢業就推甄上研究所,念臺大研究所二年級的時候,臺視到臺大招考,當時我還沒畢業就開始進公司實習,還記得我是7月2號正式上班,我11號才口試,真的是很緊湊。開始在臺視工作之後,最一開始跑生活線新聞,主要是消費、娛樂、教育線,大約一年之後轉到黨政組,開始主跑立法院、兩岸外交、府院黨;之後轉調專題組記者,同時播報新聞,也接下主持《國際熱線》節目的工作。
游:那麼你是怎麼選擇去關注這些議題呢?尤其是你現在的工作有做了不少專題嘛!
李:我們的新聞報導都是以具有熱度、有討論程度來判斷「新聞性」。以我們到義大利做的地中海難民專題報導來說,2015年初,多起地中海船難事件引發關注,超過百人喪命,當時我們就認為應該要關注這個議題;另外,2015年底登場的COP21之前,各界預料必須簽成新的氣候協定,在那之前,我跟製作人討論,我們應該也要做一點不一樣的採訪,於是到訪南太友邦吉里巴斯,現在這個專題報導很榮幸入圍台達氣候變遷報導獎。
游:我好奇一下,為什麼會是選吉里巴斯?一般人想到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的議題,最先想到的國家大多是馬爾地夫。
李:這有很多原因,首先當然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危急程度。吉里巴斯全國最高的地方海拔3公尺,當地政府已經在斐濟買了一個島,這個國家可能在2050年前後,必須舉國搬遷,所以這是一個第一波「氣候難民」的話題性;另外有因為人脈關係,促成採訪。馬爾地夫的話,可能有一點是被觀光業炒作起來啦,打著在消失之前一定要去一次這樣的口號吧。
游:我另一個好奇的地方是,例如你們在義大利,到了現場如何發現有新聞點的地方?還是說你們已經都先規劃好?
李:對,我們出發前一定要先都規劃好,比如說,我們很明確的知道就是要做難民議題,所以我們先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聯繫義大利紅十字會總會,以及義大利當地各地分會,確認我們可以採訪的難民營。當然,這需要非常大量的網路資料搜尋,才知道說當地海巡隊是跟紅十字會合作,當難民被海巡隊救上岸後,第一個對口的人都是紅十字會的人,所以我們就一路從米蘭、羅馬、拿坡里,一路到西西里島,短短7天走了6個城市,去看難民真正上岸的那個狀況,在米蘭跟羅馬也都去看了難民營,這些是要事先約好的,然後在當地找願意受訪的人。然後我也約了西西里島的Catania的一個教授,因為她長期都是在做義大利難民的研究,所以就跟她約訪,她也介紹了我們一些其他的聯絡人,還滿大量的工作。
游:真的是好累啊。那我還有個好奇的地方,就是在做這些專題時,你個人有沒有設定一些目標,是在你的專題中,一定要傳達給閱聽大眾的訊息?例如一些基本的價值觀或核心在。
李:最希望的當然是希望大家能透過我們的報導,去認識臺灣以外,國際社會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後因應不同的主題,會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或概念想傳達。例如在難民的議題中,我自認在我的報導中,絕對不會用到那種具有「標籤」的詞語,這其實是非常細微的事情,但如果說有閱聽人能跟我說他注意到了這件事,那會是我最開心的事情。我絕對不會去用那種「窮困」的字眼,去套在特定人群身上,然後我的報導會避免導向「可憐」、「悲慘」這樣的內容,會很有意識的想要去避免繼續建立大家的刻板印象。我覺得今年這個中美洲的報導也是類似,就明明我們國家的邦交國主力重點就在中美洲,可是國人對中美洲的印象,可能就停留在……你覺得有什麼印象?
游:馬雅文明嗎?
李:對,像是馬雅我們這次也有做,或是元首出訪會去的地方、很窮、落後、政變……,苦情的中美洲這樣,但我不會在去之前就先定義一個地方,我覺得這可能也是地理人的一種特質吧,甚至還滿希望能在報導中有「去標籤化」的效應。我看到的不是他們多可憐、多窮,而是看到這就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社會,會有一些當地特殊的文化特性,比如說,很多國家政府都是從人民當中選出來,有非常高度民意支持的政府,所以相對他們的勞工權益意識很高漲,那當然在那邊的臺商就會有所抱怨,例如不配合加班、工時短、工資年年漲之類的,但對我來說那就是風土民情,不是用什麼當地人很懶散之類的話去貼標籤,這些其實應該是去當地投資的人,在事前必須要了解的該地現狀。我希望我們的報導是有條理的、公平公正的去看待,而不是用有色的眼光去認識和理解一個國家。如果真的有人能看到這一點,我是真的會滿開心的。而且我覺得,地理系4年的訓練,其實非常適合去做這件事情。
游:好的,真的是很有想法。那不耽誤你太多休息時間,我們進入第三部分。就我所知的臺灣地理界,你好像是第一個真正走入這個行業的人?
李:如果是記者跟主播的話應該是,不過我們也有一位編輯是臺大地理系畢業的。
游:就順著你剛的話,你說覺得地理人其實很適合進入新聞產業,那你會不會想要鼓勵學弟妹,加入這個行業呢?
李:哈哈,如果是鼓勵年輕人,那我當然是滿鼓勵的,那如果是地理系的,那就更鼓勵了。其實只要對新聞產業有熱情,自己覺得有能力勝任這份工作的話,覺得應該是滿好的選擇,算是另一個出路吧,嗯……,可能大家從沒想過吧(笑)!
游:嗯,就可能覺得電視機上面的記者、主播,其實離自己的生活好像有一段距離吧。
李:或者很多人就覺得地理系的可以去當旅遊記者,或什麼吃喝玩樂類的啊,就好像都會把地理想像成這種遊玩形式的,但我覺得地理系的訓練,其實真的很適合來到新聞業。
游:那麼假設我們今天把進入新聞業,當成是地理系的重要出路,那你對於系上、老師、或學弟妹有沒有什麼建議之類的?
李:你是說一個大方向呢?還是單指進到新聞業?
游:嗯,就是指如果要進新聞業啦,畢竟大方向來講,地理就是很廣,方向很多!
李:哈哈對啊,形候水土生、人經交聚政,這個大概永遠忘不了。如果說要進入這個產業,我覺得這可以放大到整個師大,我覺得學生對於媒體公關、宣傳這方面沒什麼概念,但我從大學的時候,就一直覺得地理系是一個很需要被宣傳的科系,就像老師常在課堂上講,地理有多重要多重要,也不算是自吹自擂,也確實地理就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但似乎對於地理到底在幹嘛,大家都不太會去進行包裝與行銷,所以也許系上或學生可以有一些媒體公關的負責人。我的第一個正職工作是在臺視,但其實大三時就有在聯合報擔任校園記者1年,那時候王文誠老師[3]就有一門課[4],去澎湖的,那時因為我每周都要出報導,所以就寫了這個課程的介紹,那我們的稿子是一定會出現在網路上,但紙本報紙就還要選,那這篇有出現在紙本上,所以我覺得很多地理系的課,其實是值得大家去知道,也許也滿有亮點的,但不知道老師們可能有比較多顧慮,所以很少發出相關的採訪邀請。我覺得這個會影響到地理系,在社會大眾心目中的形象與價值。
游:好,時間差不多了,最後一個問題。假設你今天有機會重新回到地理系讀書,你有什麼目標想要達成的嗎?或者跟當初不同的期許。
李:我覺得我會選擇去國外交換,去英國或美國等國家,傳統上發展很好的地理系看看他們都怎麼教學。現在的英國首相Theresa May,也是讀地理的,其實我們都知道英國傳統上是地理學很強的國家,所以還有機會的話,我會想去看一看。
游:好啦,我想今天的內容已經非常多,就不再打擾你休息了,謝謝你今天接受訪談。

後記

李:所以我要錄什麼東西?是給學弟妹的鼓勵嗎?
游:我想就簡單一些自我介紹跟工作說明,然後就給點勉勵的話吧。
李:所以只能講30秒嗎?我覺得好緊張喔!
游:沒有啦,那是之前訪談奕竹[5]跟碧雯[6]時,他們都覺得30秒好長,希望他們不要有壓力啦。
李:喔喔原來如此,但我覺得只有30秒好有壓力喔。等等,我不能緊張這是我的專業耶,萬一凸槌怎麼辦!
游:沒關係啦我不講沒人會知道,你可以一直重錄重錄再重錄,錄到滿意為止。
李:哈哈,好啦,讓我想一下,希望一次搞定。
游:那就你準備好之後,我比個OK的手勢,你就可以開始囉!

專訪影片:99級李宛儒系友

[1] 地理營:由地理系大學生所籌辦,招收全國各地高中生參與的營隊,以認識地理為主要目標。
[2] 譚鴻仁老師:臺師大地理系副教授,主授空間政治經濟學、聚落地理等課程。
[3] 王文誠老師:臺師大地理系副教授,主授金融地理、工業地理等課程。
[4] 一門課程:指的是「環境政策管理」。
[5] 陳奕竹:地理系104級系友,曾接受系友訪談專訪。
[6] 陳碧雯:地理系102級系友,曾接受系友訪談專訪。

林秀姬系友

我們2016年12月29日
已經在系友會的網路平台上預告,將為大家專訪N5級系友林秀姬老師,因為她12月底在台北的畫展,是2016年全年精彩活動的壓軸節目。
現在我們呈現完整的專訪,與您分享 :
一、林秀姬畫展簡介
二、海報、邀請卡、展場
三、主要作品電子畫冊
四、展場花絮
五、系友會的專訪

請看檔案 :【系友專訪第6輯】75級林秀姬系友

**************
林秀姬系友第二次個人畫展欣賞

題目: 隨心所遇 (作品欣賞)
時間: 107年8月25日至9月6日
展場: 台北市八德路3段25號北市藝文推廣處(原社教館)

游牧笛系友

【系友專訪第7輯】99級游牧笛系友

我們非常感謝105級的侯詠文系友,為系友會專訪了99級的游牧笛系友。

請看: 摘要版  以及 完整版

我們恭喜詠文完成這項美好而重要的訪談工作,因為,我們都分享過牧笛系友以好文筆及獨到的訪談技巧訪問過許多位傑出的系友,而他自己是許多系友欣賞、很想了解的地理學界之青年才俊。

我們感謝游系友,他在受訪中「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讓系友們了解一位令大家驚豔的「火星人誕生」的歷程、以及如何孜孜不倦地努力,既讓地理學界歡欣傳承得人:也讓社會賢達、伯樂深慶尋得千里駒。我們在此特別向母系師長們、以及牧笛的指導教授沈淑敏老師恭喜與致敬。

系友會的網路平台在2015年12月下旬
就登出游牧笛系友徒步環島之旅的分享,吸引了各級別系友、在校同學以及有環島經驗的同好們集聚一堂。當天61級的鄭勝華也專程赴會場聆聽,會後在FB貼文,並寫下感言 :

「游系友非常有系統地整理了47天見聞,以地理專業知識分類,娓娓道來、大家同時看到他的攝影技術與處理資料的速度,以及他認真陶養自己、朝向全方位地理人的努力。

當環島同好們也開始熱切地分享環島徒步心得時,我們印證了19世紀中葉,德國慕尼黑大學教授李爾(Wilhelm Riehl)極力主張德國教育改革應由鼓勵年輕人認識自己國家與傳統着手。他說服年輕人去旅行;當時「漂鳥(或譯旅鳥)運動」(Wandervogel movement)使得德國青年背著背包、學習候鳥精神,展開他們的鄉土之旅,在德國的教育、以及地理教育史上發揮一段久遠的影響。」

我們相信牧笛系友的這篇專訪亦將開啟並加強地理學界以及相關學科的各年齡層同好們實察與理論追求的肯定與信念的傳揚。

宋健豪系友

(3) 就業資訊分享:

非常感謝去年高中測量與製圖地方特考三級的宋健豪系友,在系友會的專訪中,提供最詳細、最完整的資料與自身經驗。

請見檔: 【系友專訪第8輯】102碩宋健豪系友<測量製圖考科應考準備方向>

****************
因為,今年 106年的考試,將在九月報名,十二月考試,所以,現在趕緊提供給有志從事測量與製圖的在校(大四)學弟妹及系友們,希望大家就已具備的專業智能,學以致用、發揮才華並回饋社會。

報名日期 : 106.09.12(二)-09.21(四)
考試日期 : 106.12.09(六)-12.11(一)
詳細資料請看考試院網頁

【系友專訪第9輯】93級林泰安系友001

93級林泰安系友,今年(2017年6月24日)遴選為臺北市立古亭國中校長,是臺北市最年輕的國中校長。
8月1日辦理交接儀式,系友會為您專訪當天實況。

請見93級林泰安校長履新報導

(3) 就業資訊分享 :
系友會每次專訪系友,都非常感動,因為,我們的系友都是這麼愛母系、這麼關心學長姐與學弟妹們,每一位都竭盡所能地提供他們的寶貴經驗,他們希望每位系友都順利成功。

今天我們整理好105 級呂文雅系友的專訪,她提供了她考取地政類三等特考的珍貴經驗與完整資料。請看系友專訪第10輯】105級呂文雅系友:

<分享地方政府特考三等考試 — 地政類考科的經驗>

近年,國家與地方政府徵聘各類專業人才的名額中,與我們地理專業關係密切的測量製圖與地政兩類科求才最殷。

以今年為例 :

  1. 測量製圖類科 : 三等考試職等者(即大學畢業報考的高考),求才 40 位;四等考試職等者(即高中畢業報考的普考)求才27位。
  2. 地政類科 : 三等考試職等者,求才 31 位;四等考試職等,求才24位。

報名國家考試,進入政府單位工作,是您展才的權利、也是服務國家的榮耀。親愛的系友,趕快報名吧 !

鄭麗官系友

文筆典雅、簡練、優美的70級周黎英系友,今年9月曾為我們撰寫【系友追思文集第001集】
<懷念 70級許文理系友 —一位具師鐸典範及藝術創意的地理人>。

時隔兩個月,她又為系友們專訪了才華令人崇拜的55級鄭麗官學長。

周黎英系友為年輕學弟妹們,推薦一位多元發展的學長,他的自我成就軌跡,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系友專訪第11輯】55級鄭麗官系友

身為61級學妹的我,試用下面幾個面向,表達後輩對鄭麗官學長的欽佩:

– 學長善用地理知識、並增強英語溝通能力,成功地經營國際貿易
– 不斷增加地理智能,以旅遊、爬山、參加各地馬拉松、騎乘自行車等,來認識本土與世界地理
– 研習刻印、繪畫及書法以陶養自己的文藝素養
– 出版以地理知識為底蘊的專書,藉以傳揚寶貴的人生經驗與珍貴的中華文化傳統

張廣成系友

【系友專訪第12輯】44級張廣成學長的專訪,歷時三個月完成了。請如下網頁 :

44級張廣成學長的專訪

因為是台北到美國德州的越洋專訪,同時張學長因為視力已弱,需要近距離朗讀初稿。

我們很幸運地由前達拉斯圖書館張曼勤主任大力協助,曼勤女士與母系有一段淵源,因為她的令尊大人就是我們很多系友修讀中國近代史的恩師張效乾教授。

她親自開車到張學長家念稿,並為我們訂正後,再掃瞄寄來,將她列在專訪的協訪人,卻被她堅辭。因為,她與鄭勝華是高中同班同學,兩人都是張學長北一女任教時的學生,所以雖然這樣麻煩她,也只用江湖詞語 : 「大恩不言謝 !」來感恩了!
*****************************************
我們在專訪中,可以深切感受到張學長對母系的感念及對學弟妹們鼓勵的用心,他清楚記得民國40年入學史地學系時的學習狀況,譬如主要課程、任課老師、以及同班同學的史地分組情形。

大家都知道,民國50年才開始歷史與地理分系,可是,我們今天沒法由學校給我們的資料了解哪些學長姐是地理組的。張學長真是金頭腦,每位同學的專業興趣及後來的工作環境、以及目前在國內還是國外 ? 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們試想,如果學長視力沒有衰退,他一定會發展出更多與地理相關的研究成果。

學長在訪談中估計,民國40年台師大全校約十個系,學生總數可能在350人左右,國家財政困窘,所以,公費生每月的零用錢僅約 8 ~ 10元。

他與已過世的同班同學黃德謨學長,感情深厚,並一同跟隨北一女江學珠校長多年,張學長從民國50年至79年都在北一女任教及擔任行政工作,真可謂桃李滿天下。

他希望學弟妹們如果以從事教學工作為職志,在校時要好好充實自己的專業能力;教書時應著重國家民族思想,教授學生愛國情操,並加強學生對區域、國家及世界的認識。

*************************************************************

涂仁瑋系友
涂仁瑋系友

非常感謝103級涂仁瑋系友接受系友會的訪問。

分享準備地方特考普考 —- 測量與製圖類科的經驗

請見他的專訪檔案。

103級涂仁瑋系友的專訪

非常感謝105年公務人員高考三級考試金榜題名 :「都市計畫技術類」 榜首的馬詩瑜系友接受系友會的訪問。

她說感謝母系的栽培,在學期間修到很多理論與應用課程與技術,畢業後在臺大環境資源地理學系獲得碩士學位,在都市計畫顧問公司獲得實務經驗、以及學然知不足地進修法律知識,終於如願地進到內政部營建署工作,學以致用,報效國家。

請見她的專訪檔案。

【系友專訪第14輯】99 級馬詩瑜系友

林香吟系友 【系友專訪第15輯】78級林香吟系友
訪談者 : 86級系友鄭秀蘭, 中華民國107年08月11日

最像CEO的校長 — 高雄女中林香吟校長

系友會簡介
林系友回憶她民國78年從母系畢業後,分發到瑞祥國中實習;隔年到前鎮高中擔任教師、總務主任、教務主任工作;民國100年再度回到瑞祥高中擔任第三任校長7年,今年轉任高雄女子高級中學自己的母校當校長,林校長資歷完整,才貌雙全,令人欽佩 !

校長對於教育工作的熱忱,她說好比面對「教育這片遼闊且充滿生機的海洋,她始終如那岸邊撿拾貝殼的女孩,偶而有些榮耀帶來小小的歡欣,但始終追求的是真理之洋 — 那份對教育的初衷。」

她治校的理念與風格,是透過真誠的領導,集結強大的成長動能,帶領學校邁向正能量。曾經有一位企業界的家長這麼認為 :「校長您比較像一位CEO。」

就讀臺師大地理學系是她學習地理及教育專業的美好時光,特別是修習經濟地理時,老師強調社會議題與脈動,所以地理人容易習得與學校教師或外界(家長)溝通的方式,也有較高的執行力。

因此,分享自己學習地理的好處有三:
一、培養了規畫、寫計畫的能力;二、掌握了跨域的能力;
三、培養了執行能力。

今明兩年,正逢高中108新課綱將實施,她將著重地理學的地方感及區域地理,從國小(社區)→國中(鄉鎮)→高中(縣市),進而從鄉土→區域→國家社會→全球化,這樣的架構可培養學生視野由近而遠的思考模式,有利於學生的適性發展。

最後,感恩母校及母系給與的美好教育養分,使得人生歷練可以如此精彩 !

王俍方系友

非常感謝102級王俍方系友9月8日接受系友會專訪。將她畢業後如何考進臺灣大學法學院「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以及如何在106年通過高考律師第一試及第二試,獲得律師(財稅類),然後完成碩士學位的歷程。

題目:地理學與法學的科際整合  高等考試律師考試 — 財稅類考科的經驗     

這是一篇在母系修研區域規劃專題課程,學到景觀的時空變遷、習得批判與思考、管理與規劃的技能,於是進一步走向法律專業,結出美好的科際整合果實的故事。

莊允中系友

94 級莊允中系友很誠懇地告訴大家,當他發現,老師與醫生的服務工作,是那麼相似;教材教法與教學實習課程學習的理論與實習,居然是他就讀學士後醫學課程的基本功 !他就更感恩母系及關心學弟妹們。

今年3月29日,系友會FB恭喜他醫師的國考通過時,他忍不住留言 :「哈哈哈,就業座談可以找我去害人嗎?」

我看了很感動,心想 :「允中 ! 謝謝你 ! 這是母系與系友會應該做的。」

現在,請大家分享他的寶貴經驗。

<學士後醫師的養成與西醫師高考經驗分享>

陳國彥系友

陳國彥系友於民國68年8月到母系擔任客座教授,民國79年7月-82年7月擔任母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民國90年退休後敦聘名譽教授榮銜。
研究專長:氣候環境、災害結構、防災教育

【系友專訪第18輯]43級陳國彥系友

感謝 73級林雪美系友熱情協助專訪與紀錄。

19-97級黃品維照片

黃品維系友是97級,他曾經跟多數系友一樣走上教職,但現在又往一條較少人前往的道路。他在地理系畢業後,曾經當過教師,後來又讀了政大土耳其語系大學部、到約旦(1次)和土耳其(2次)讀語言學校,現在則是通過外交人員考試,即將開啟外交生涯。是什麼樣的心路歷程,讓黃品維走出不一樣的路?又這過程中有什麼酸甜苦辣的滋味?透過此次訪談,請黃品維為大家說些小故事。

 

Q:在地理系的大學生涯中,有沒有什麼很值得回憶或印象深刻的片段,想跟大家分享?這樣的經驗對你現在走外交這條路,有什麼影響嗎?

A:說來慚愧,我記得我大一、大二,不應該是整個大學時期,應該都是全系成績非常後面的。大一上去教務處看排名,我只贏了緬甸僑生。大一下,這位緬甸僑生考贏我了,我只贏了一位澳門僑生。我的成績真的是很爛很爛,都是靠著我們班佛心的同學們幫忙我。我不太擅長自然地理,尤其是水文學,每次考試算那些入滲之類的,怎樣都不會,都是靠大家幫忙。我大二的時候當了雲友會的會長,那年社團的事情很忙,成績就變得更爛了,有一學期差點被二一,班上同學一一去幫我跟老師求情。印象最深的是許嘉恩老師,他把我叫去,勉勵了我幾句。總而言之,最後只有GIS、水文學等6學分被當。地圖學原本是被當的,但那剛好是吳信政老師退休前最後一年,所以他把所有被當的同學叫去,讓我們畫了一張等高線圖上的稜線與溪谷。我把它畫完,就過了。

大三的時候,通論性的課大多結束了,所以修的課大多是人文地理面向。像歐陽鍾玲老師的亞太地理,那堂課歐陽老師幫我們爭取了教育部補助,去新加坡參訪。大家很羨慕,可以學期中跟老師去新加坡玩。那次去新加坡大學交流滿特別的,是我第一次跟外國大學生交流,不是純觀光。當時覺得好像去國外做這些事情也滿有趣的,所以這可能也是讓我想從事現在這個工作的契機。另一個有趣的課是政治地理,楊宗惠老師教了一些選舉制度、選區劃分等等議題,這些歷史沿革都滿有趣,換到政大去的話,這個內容叫做「比較政治」,但比較少地理空間這樣的概念。我覺得如果能先有地理概念,就可以在政治學的部分「操弄」的比較成功。其他像是台灣地理等等人文方面的課都滿有趣的,在整個師大的期間,因為本身有點叛逆,並沒有修教程,但後來還是做了教職近10年。

我一直都想做一個能在各國之間跑來跑去的工作。當然畢業後就有些迷惘,不知道自己要幹嘛。當完兵之後,很多人都給了建議,例如考研究所、補修教程、考公務員等,這些我都經歷過,到25歲還是很迷惘。現在看起來,我覺得在這個年紀不知道要幹嘛很正常,可以多嘗試一些想試試看的東西,沒必要局限自己。如果我要照著他人期望的框架走,說不定我現在就是個正式教師,但這好像不是我想要的。

就教學生涯來說,我覺得我教得還不錯。但教學這件事情對我來說,需要每年不斷的重複教學類似的內容,對我來講好像有點無聊,而且教學期間每年都會有職業倦怠期的感覺,覺得這個工作心好累喔(常常被學生氣到不行)。所以大概在嘉義、雲林教了3年以後,就想是不是該去做些別的事情。那時就在書店無聊裡面找到一本書《土耳其史》,想說這什麼書啊?就放回去。當天晚上不知為何看到政大土耳其語系在招轉學考,隔天我就回去書店買了這本《土耳其史》並報名了考試,也僥倖考上了。踏入職場後重回學校的大學部,當時我已經25歲,重回校園考期中期末考,寫報告,跟一群年紀相差七八歲的弟弟妹妹一起上課,是個滿大的挑戰。

 

Q:我好奇一下,你讀了地理系和土耳其語系兩個大學部,有沒有發現自己已經先讀過地理系再去讀土耳其語,跟你的同學是直接去讀土耳其語系,有沒有什麼觀點上的差別?或其他特別的地方?

A:很多地方,例如:學習語言一定也要學習該語言的相關文化。但不得不說,這個語言科系有很多人對文化很無法理解,但有地理知識背景後,去理解這些文化容易非常多。例如講一個最簡單的,土耳其文化是由中亞逐漸轉移過去的,光是這個概念就搞死了土耳其文系的人。他們無法理解中亞是哪裡?為什麼人要遷移?絲路是什麼?所以我覺得地理系最重大的優勢,就是你有比別人更細緻的空間知識。所以你去讀文學作品,你就能知道原來他們是在什麼環境下寫出這個文章。遊牧民族其實相當注重女性權益,在土耳其人心目中地位滿高的,因為男人都要離開家裡去打獵或打仗等。但很多不理解的人,以為伊斯蘭文化很壓抑女性啊什麼的,其實並沒有。也有人在讀土耳其古典文學作品時,會覺得鄂圖曼土耳其宮廷中太后的地位為什麼這麼高?但如果你先有文化、環境的背景,了解土耳其人對男女分權的概念,就會比其他人更容易理解。

 

Q:看來各種什麼文學類科系,應該都有類似的情況吧。那再好奇一下,如果是對應到外交系呢?地理的用途如何?

A:外交系更不用說,他非常需要地理背景知識。很多外交系學生其實缺乏地理環境的知識,一些專有名詞其實很不熟,例如氣候對農業的影響的認識,這在涉及農業議題或是氣候變遷議題的談判上,就會發現別的同學所理解的內容比較不深入,外交系的訓練除了國際關係理論之外,也會有部分同學專精某個區域的研究如:北美洲、中東、拉丁美洲、歐洲等等…,雖然他們對自己的研究區有所了解,但是比較缺乏區域之間的比較與觀察。你去擔任外交官,需要跟當地的官員或人民互動、閒話家常,這些地理知識背景都是相當好用的素材。

 

Q:因為比別人多花了四年的時間,我猜可能沒有人像你一樣,先當老師再回去讀土耳其文系,然後再出來工作。你覺得當老師這段期間,對你後來的經歷有沒有幫助?

A:有啊,例如心智的鍛鍊。當老師第一年我常常被學生氣哭,每天幾百個學生只要有一個學生惹你生氣,你就會整天心情不好。但久了之後,就比較能夠快速轉換自己的心情,了解到情緒沒辦法解決問題,要自己去調適找出解決的方法。,這個技能在外交領域是很重要的。因為你必須要常常面對龐大的情緒壓力、壓迫。此外,我們也常常被叫去要即席講話,那這時候當過老師的經驗就非常的有幫助,可以在公開場合比較不緊張地侃侃而談。

另外像是面對奇怪的學生或家長的壓力,這類事情在外交領域也有,就像是有關「急難救助」的這部分。其實對國民在急難救助世界的外交上很少見,他國的外交官員通常都是擔任政府間的橋梁,發生急難救助事件時,通常是要由政府之間磋商救助方式,比較少像是我們一樣,由自己國家建立急難救助制度,由外交人員親自去救助我國國人。我們在培訓的時候接觸過非常多光怪陸離的案子:例如風雪太大飛機不能起飛,就打電話來要我叫飛機馬上起飛。有幾個人得了H1N1,被韓國政府關在濟州島,要去救他們出來。這時候一些以前當老師的經驗就很好用,畢竟也曾處理過一些奇怪的事情,像是學生想在上課時間跳樓之類的(笑)。

 

Q:接下來,我們來聊一些曾經在國外的經驗,有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

A:我去了約旦讀語言學校,他是一個應該是只有地理系的人想去的地方吧。約旦大概就是把台灣的時間回溯30年的樣子,網路很快,可是道路交通等基礎建設非常古老陳舊。我在2014年時到約旦念書,那時剛好適逢以阿衝突,雙方逼近戰爭邊緣。以色列離約旦很近,上課時其實會聽到砲擊或是晚上時看到飛彈如流星劃過天際,每天在那樣的狀況下上課,好像也沒什麼。也發生過在耶路撒冷搭輕軌電車時,車上被放炸彈,當地人不慌不忙的說:有炸彈,然後把大家趕下車。覺得滿有趣的。

約旦到以色列要經過一個很嚴格的安檢,從約旦首都安曼到耶路撒冷大概車程30分鐘,但安檢要超過3小時。當時耶路撒冷氣氛很差,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相互猜忌,拉著你說對方的壞話,整理來說這次經驗很有趣,像是去死海漂浮。還有兩個地理系學姊知道我在約旦,特別來找我,那種「戰時」有人來的感覺真的很特別。

後來去土耳其讀書,那裡比較歐洲化也比較和平一些。如果你喜歡優閒的度假環境,像愛琴海一帶其實相當的不錯,每天悠然地散步。在中東地區來說,約旦和土耳其是比較不錯的,治安很好,小偷不多(但騙子很多),以前敘利亞也不錯,但已陷入戰爭。埃及也不錯,但騙子超級多。你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要學習阿拉伯語不去有錢的國家像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些地方?其實這些富有國家,很多人根本不讀書,當地有錢的部落社會,經常是人際關係來達成目標,例如:校長就是你的親戚,你可以直接請他給你書卷獎。因此很多人國中畢業之後,就靠著這些人脈關係去工作了,海灣富國政府會安排你當警察、清真寺教長等各種工作,領著高薪過一輩子,當地人完全不需要努力讀書找到好工作。所以世人會說杜拜是一個有錢的地方,但不會定義是個先進的地方,因為教育實在太差了。

約旦是學阿拉伯語的好地方,選約旦的原因是,那裏是中東教育的明燈,因為國家不有錢,人民都有好好地在讀書,因此要好好讀書就去約旦,埃及勉強可以。雖然那裏是以阿戰爭的前線,但現在以阿紛爭已經不是熱門的話題了,對遜尼派阿拉伯國家來說,伊朗(什葉派)比猶太人更討厭。

去土耳其讀書的難度很低,我對土耳其的評價覺得比西歐國家治安好多了。在土耳其起碼不用擔心搶劫、扒手等,但騙子還是多。

 

Q:你到了中東西亞地區之後,有沒有遇到什麼事情是跟在台灣的我們想像有落差,或者是去到那邊可以印證的經驗呢?

A:例如說針對以阿的關係,不知為何,台灣人會比較站在以色列人那邊。但到了當地,你可能會比較站在阿拉伯人那邊。我兩邊都去過,從前覺得阿拉伯人常常發動恐攻,以色列似乎是比較政治正確的一方。但去了那邊有更深的認識之後,會知道以色列人歷史上所受到的苦難,跟阿拉伯人一點關係也沒有。像是以色列人的被迫大離散是羅馬人造成的,大屠殺是日耳曼人造成的。今天這些事情反而被施加在阿拉伯人身上,我個人是覺得滿奇怪的。我去了伯利恆,發現那邊以阿雙方的人其實是相處得很好。問了當地人,他們說國際媒體只會報導極端分子,大部分以色列人其實並不想跟阿拉伯人吵架。但當時適逢以阿衝突,我親身經歷每天空氣中都有猶太人施放的催淚瓦斯,阿拉伯人就很消極的朝高牆丟石頭,雙方武力差很多。阿拉伯人上街頭抗議時,猶太軍警拿有豬臭味的水朝他們噴灑。覺得阿拉伯人也滿可憐的,沒什麼反抗的能力。

土耳其方面的話,我以前對他的印象大概就是教科書的樣子,很迷樣。有時候會以為土耳其是不是很落後?其實不是,土耳其非常的歐化,就是有清真寺的歐洲土耳其人也多自詡是歐洲人。土耳其的機場、捷運等基礎建設都很好,我們教科書對於西亞地區的論述,好像還是太少太舊了一些,我自己回來後再看一下教材,覺得滿可惜的。

 

Q:多數的地理系學弟妹其實可能無法像你一樣,走過這樣曲折的人生道路。那如果學弟妹想往外交這條路走,你有沒有建議他們在地理系裡面就可以做什麼事情?

A:當然有,最重要的就是學好一門外語,英語也可以。這個論點其實每個部內(外交部)的人都這麼說,需要語言作為基礎,否則其他專業知識再好也沒用。我覺得其他專業其實對地理系同學來講不會太難,像是有一科別人考超爛,我考超好的「國際傳播」,我覺得那就是「地理鄉土教育」啊,一些全球化、在地化的理論。對地理系學生來說掌握這些理論很簡單,所以重點應該放在外語的部分。

 

Q:那有沒有建議系上需要有什麼課程呢?

A:修課上我會建議要有國際法的課。因為國際法不是那麼好入門,這門課會讓同學更容易通過考試。

 

Q:最後,外交官這個職業,他有什麼什麼挑戰呢?

A:最大的挑戰,最常面對的應該就是外派吧。一年可能只能回來一次,甚至兩三年一次。主要原因是機票可能很貴,也跟你的假期並不多有關。像是馬紹爾群島回來,一條走夏威夷,一條關島。走夏威夷還好,可是如果你走關島,你要從馬紹爾群島開始跳島,要跳7個島才會到關島,回到台灣通常是3天後了。這還是比較輕鬆的返鄉、度假的狀況。如果你是緊急醫療呢?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很多地方醫療資源不夠豐富,即使你已經是VVIP了,所有通關都是最快的,但你還是要耗時好幾天才有辦法到醫療較先進的地方治療。我們就曾經有資深長官,身體因為膽結石痛到要回台灣開刀,因為交通問題必須要搭機4-5天才能到台灣,只能在飛機狂吃止痛藥。薪資高沒錯,但背後的成本也是要思考一下。另一個很重要的是家庭的支持,畢竟離家遠又風險很高,子女教育、長輩的照護等問題,都需要家人的支持以及自己的妥善規劃。

 

感謝99級游牧笛系友熱情協助專訪與紀錄。

陳國章系友於民國54年(1965)到本系任教,民國85年(1996)退休,民國87年(1998)榮任名譽教授。
曾任教課程:
一、大學部:地名學、人文地理研究法、農業地理、歐洲地理、太平洋區域地理等
二、研究所:鄉土地理學特論、語言地理學特論、台灣地理文獻解讀、論文指導等

【系友專訪第20輯】41級陳國章系友專訪

感謝高麗珍系友、李易修助理協助專訪與紀錄

【投稿須知】​

親愛的系友:

非常感謝並歡迎您協助系友會發展非常重要的「系友專訪」工作
關於此項工作實施的原則及稿件性質皆通過系友會理事及監事會議的核可

其相關文件下載  《系友專訪》專欄 記錄表及受訪者授權書 

已完成的專訪稿件及上述相關文件的處理:請以掛號郵寄106臺北市和平東路1段162號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系友會秘書收;或掃瞄成數位檔逕寄系友會電子信箱ntnugeo@ntnu.edu.tw,系友會將儘速處理,萬分感謝 !

若有寶貴建議以及想進一步分享「系友專訪」之其他撰稿系友的經驗,亦歡迎聯絡!